香港人第二個家鄉—日本

飲酒會文化

初到日本宣教,首要是學好日文,才能融入日本社會中。日語老師會在課堂講解日本獨有的文化,其中一項是職場中的飲酒會(飲み会)文化。新員工入職的歡迎會、員工離職的歡送會、年終的忘年會等都會舉行飲酒會。除此以外,上班族放工後大多與上司和同事一起去飲酒會,這是職場與人溝通和建立互信關係的良機,能讓工作更順利。若然飲酒會後餘興未盡,便會轉移場地進行另一個飲酒會,日本人稱為「二次會」、「三次會」等,看轉換場地的次數而定。

其實飲酒會不限於職場,它對於一般社交也很重要。日本人顧慮別人感受,常壓抑自己,但酒能幫助他們放鬆,將平日難以談論的事情或感受說出來。所以日本人大多喜歡喝酒,小酌能舒緩緊張心情,但過量便容易失控。我無法接受日本人經常醉酒的習慣。

有一晚我乘搭地鐵回家,滿車都是剛下班的男士,車廂瀰漫着濃烈的酒味。有醉酒的男士在車廂內胡言亂語;有的大聲講話;有的熟睡;有的站立不穩,搖搖晃晃。車廂內人多,很難避開酒氣重的人,令我渾身不舒服。又有一天晚上,在轉換路線的地鐵月台等候期間,一名醉酒男士突然用力打向牆壁,甚至是大力踢旁邊的椅子,嚇得我目瞪口呆。因此,如沒必要,我晚上甚少獨自一人乘搭地鐵,避免遇見醉酒的人。

出席飲酒會的掙扎

住在我對面有一位獨居的日本婆婆,逢週六晚上都邀請我到她家的飲酒會,每次她都介紹其他鄰居給我認識。我對酒敏感,不能喝酒,但鄰居們都很接納我。飲酒會確能與日本人建立關係,可是鄰居的私生活卻讓我驚訝,例如混亂的戀愛及婚姻關係、賭博或其他不良習慣等。我並不喜歡談論這些話題。而當中有一位伯伯常在酒後針對我,且帶有對女性及外國人的歧視,令我很不快。終於有一次我忍受不了,便提高音量為自己辯護。婆婆也認為伯伯太過分,她走來安慰我,更提醒伯伯下次要小心說話。

在我個人而言,我真的很抗拒日本人的飲酒會文化,但耶穌與稅吏和罪人一同吃喝的聖經內容提醒我,上帝差我到日本宣教不是要召義人悔改,乃是召罪人悔改(參路五30-32)。上帝差我走進狼羣,是要我靈巧像蛇,馴良如鴿子(參太十16)作服侍。所以每次參加鄰居的飲酒會,我都切切祈禱,求主保護我不被歧視的言語傷害,影響我的心情,也不被他們的罪性影響。

感恩神幫助我由最初的抗拒,到慢慢學會如何與鄰居相處。鄰居看見我待人真誠,婆婆也開始打開心窗,向我說心底話;那位伯伯待我也多了點尊重;我也有機會向他們分享我在教會的工作,建立信任的關係。

Pearley 想你知:

日本還有很多飲酒會場合。先介紹以下三個:

  1. 二十歳の集い:日本合法飲酒年齡為 20 歲。過往每年 1 月會舉行成人禮,飲酒慶祝。可是從 2022 年 4 月 1 日開始,成人的年齡由 20 歲改為 18 歲,但飲酒合法年齡仍舊不變,故在 18 歲的成人禮舉行飲酒會是違法的。所以,以往趁 20 歲成人禮喝酒的飲酒會便改稱為「20 歲的聚會」飲酒慶祝。
  2. 懇親会:即聯誼會,是同一團體或組織的社交聚會,例如部門交流會、家長教師會、學術研討會等。
  3. ママ会:即同一學校或同區的媽媽透過分享共同興趣和養育孩子的經歷加深彼此的關係。日本女性一般婚後都在家相夫教子,朋友不多,所以與其他媽媽互動非常重要,她們會藉此分享日常生活中的煩惱和快樂。

(作者:關珮而是香港駐日本宣教士,現正在香港進修神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