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宣教士關顧

對宣教士的刻板印象

一般人對宣教士都有着頭戴光環的刻板印象,是服侍先鋒、屬靈導師,甚至是在有需要時神會親自眷顧的勇者。然而很多時候,宣教士自身也這樣自我認定,就算真有需要,也只限於在生活、服侍或事工資源的需要,而忽視自我情緒反應;或是靈命不斷發出求救訊號時,沒有即時尋求幫助;又或是願意接受他人給予的關懷,最終發現自己無法承擔時,就成了重傷、陣亡的宣教士,離開了崗位。

記得筆者初初帶着母會與弟兄姊妹的祝福,自身更是滿懷為主奉獻和服侍的心志踏上宣教工場,但接連在環境的落差、不如預期的事奉安排、文化價值認知上的矛盾等衝擊下,開始產生挫折感。剛開始時,覺得這些都是在出工場前已有的心理預備,給點時間自我調適就可以,卻沒意識到其實出現這些情緒,無形間已產生壓力,影響生理,甚至內在靈命也開始生出委屈與不平的毒素。

感恩差會適時關心

感謝主,當時差會部長即時來訪,除了帶來生活所需之外,更重要是嘗試聆聽與了解我們面對的處境,紓解我們原以為可以自我調適、卻積壓已久的情緒垃圾,並盡其所能在中間作溝通的橋樑,尤其是我們與當地之間不太方便表達的事情。縱然事情並非都能一一解決,卻能讓我們得着十分的支持,從而更了解自己,並重新審視與調校我們內在與神的關係。

其實宣教士也是血肉之軀,就算背負着神聖召命,也同時受限於天然人的軟弱。一般人會遭遇的,無論是挑戰性衝擊,或是引誘性試探,甚至一般信徒都會有的靈命停滯期,工場的宣教士也不會免除於外。

差會擔當內外關顧的角色

因此,差會的角色除了工作督導之外,還要兼顧宣教士的內在生活與靈命需要,但我們往往只停留在前半部分,後半部分就等待回國述職時安排輔導或屬靈導引來處理,這往往突顯不足。最好的關顧不僅要培養宣教士自身作省察的自律操練,花時間常與之建立信任與深談的機制也非常需要,甚至更進一步,要引導宣教士建立來自當地、母會或深交弟兄姊妹,以及差會的支持系統,及時處理問題,減低情緒垃圾積壓所帶來的損兵折將,這也是差會不斷學習與朝向的目標。

(作者:劉耀光是美國中信總幹事,曾在緬甸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