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時代的差傳策略
當主耶穌復活升天之前,向門徒交付大使命至今已有兩千多年了,回望過去,都是處在不斷的改變當中,例如文字的傳承:單從把文字刻在皮卷、轉變到書寫傳抄、進而大量印刷,然後轉入電腦打字、口語輸入的數碼傳輸,甚至不久將來只要用想、有個意念就能呈現文字……等等,過去與現在之分別就是在轉換的速度上,從每一代轉變要用上幾百年,快則幾十年,至如今加倍壓縮的飛速。縱使時代是如此急劇轉變,惟大使命的行動卻沒有因為跟不上而被拋在後頭,因這無非是聖靈開始啟動、持續保守以及不斷開展的新契機。
而當面對現今急速轉變境,筆者願以回歸聖靈如何引導這個大使命的原初模型,回應現今差傳策略。
大使命行動需先行者
門徒一開始所認知的大使命與主耶穌所交付的,其實是有一個很大的落差。然而,神卻透過現實環境來讓門徒突破禁錮的框架而達至主耶穌原先的心意。這第一個突破,可以說是從司提反的殉道開始。在使徒行傳八章描述,因着迫害使得門徒不能再只內聚而必須分散,乍看是個衝擊與無奈,但從大使命的角度,卻是聖靈開啟的機會。試問,若果沒有經歷這迫害和四散,福音能否超越這些門徒地域、民族的籠牢框架?想必是不行。但感謝神,雖是分散卻沒有澆熄傳福音的心志,因此福音就向外進入了猶太和撒馬利亞各處。換句話說,他們就是大使命的先行者,哪怕亦是難民。
大使命的行動是需要有先行者,這可以是人,也可以是資源管道。如果較為主動的,可以是鼓勵帶有福音使命的移民,尤其現今人口因着各種因素流動迅速,若是能為着福音的緣故遷移,就能散布福音的種子。再者,今日難民潮可以說是日益加增,尤其是那些對福音十分排斥並很難進去的地區,所輸出的難民更是絡繹不絕。在本地接待與服侍難民,也正是一種先行者的事工,因在遭難之時,他們最需要的就是透過一杯涼水的愛與關懷,而這不正是我們信仰所賦予的嗎?另外,支持沒有文化及語言障礙的當地宣教同工,也是一個高效的先行者策略。在資源方面,傳媒事工也是能扮演很好的先行者角色,尤其網絡科技迅速發展的今日,更是如此,疫情迫使福音事工步向網絡領域,正如當年使徒時代因着逼迫致使開啟另一個傳福音的機會與空間。
栽培堅固者及傳承者
除了先行者之外,當福音在所分散之地發了芽,就必須有栽培堅固者進入。正如彼得和約翰就被差派作訓練、教導與深化的工作,打好真理的根基,並且培養當地的領袖,同時也連結前線(宣教工場)與後方(差派、支持的母會),回報工場事工狀況,並激發更多的宣教使命、異象與支持。這正就是我們所差派的宣教士。
在使徒行傳第十一章的敘事可說是接續第八章,安提阿教會就是先行者以及栽培堅固者合作下所產生的外邦教會,然而聖靈所推動的大使命並不是單單停在這裏。接着在第十二章,這個外邦教會不但自立自養,更承接大使命開始成為差派教會,成為大使命的傳承者,這就是大使命行動目標:讓福音輸入轉化成為福音輸出,開始新的先行者。
因此,先行者、栽培堅固者以及傳承者所架構起的策略模型,也是我們今日差傳事工的核心架構,當然我們可以按現行所能有的資源與處境,有不同的重心;然而,不管是哪一方面,都須在整全的策略視域下來構思,才不致失去平衡。至於是哪一種差派模式,聖靈所開啟的機會以及帶領,才是我們首要關注的重心,與聖靈同工,神自然會供給相應的資源與支持,這正就是歷代教會所歷經神與我們同在的信心反省。
(作者:劉耀光是美國中信總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