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風俗「泰」不同

我們夫婦在泰國生活了九個月,發現這裏的文化跟我們自身的文化很不同,奇妙的是在不同中偶然也有驚喜,發現類同,這可以說是 difference with a twist!

泰語多繽紛

學習泰語時發現有些用詞像廣東話,如「厲害」的泰文跟廣東話的「勁」同音;單詞「馬」、「茶」、「咖啡」更是類同;「白飯」的泰文字面意思是靚飯,莫非就是我們所講的「靚仔」?對於懂潮州話的人可能多一份親切感,因為泰文會夾雜潮州話,如椅子、河粉及數目字;有時又包含英文,如電腦、牛油果、藍莓等用 computer、avocado、blueberries,只要尾音抬高一點就差不多了!然而也有近似但不盡相同的字,如組別的英文是 group,但泰文唸 “goom”;卡片英文是 card,但泰文唸 “gard”

最近更有一個驚喜,就是發現中文諺語也出現在泰文裏,如「飛來飛去」!這些相似或相同都令初學泰語的我喜出望外!話說回來,有些用詞也會令人混亂,如「貴」說起來像廣東話的「平」;而「狗」說起來像廣東話的「馬」,「輕」說起來像普通話的「薄」!

黑髮黃皮「煲冬瓜」不一定是漢人

因早期有宣教士在山區民族開荒,建立教會的同時也教當地人華語,所以這裏不難發現有黑頭髮黃皮膚的人跟你講普通話,令你多一份親切感。然而請不要誤會,他不一定是漢人,卻可能是山區的民族,他們流利的普通話有時令你驚訝不已,甚至自愧不如。

文化重禮儀
  • 崇拜穿着要正式:師母一般都會穿上漂亮的衣裙,在主日中事奉更要穿得正式,講員也要穿套裝,以示尊重。有次悶熱的主日我需要在臺上講道,但教會沒有冷氣,那天也沒有開風扇,我在臺上四十分鐘邊講邊抹汗,感覺臉上的妝容也化掉了,心裏只能一直祈求自己不會昏倒臺上!
  • 聖餐禮拜的衣着指引:每月的聖餐禮拜記念主耶穌的受苦受死,故規定要穿黑色或素色。某次在不知情下我穿了檸檬黃色衣服參與崇拜,因而鶴立雞羣!真尷尬!

不過這裏對外表穿着的着重也給我一些啟迪與提醒,就是要注意每次來到神面前有否把自己的最好獻上。當然這不僅指外表,更重要的是我們內心的純正!

噹噹想你知:
  1. 重禮貌,重面子,需要調解人:語言老師常提醒我們記得在說話尾部加上禮貌字,女的用 “ka”,男的用 “khrup”。當有不同意見,他們不會公開表態,也不會當面拒絕,直斥其非,卻保持微笑婉拒,以保存對方的面子。當兩方有矛盾,就需要第三方作調解人,分別跟兩方了解後才找出可行方案,從中斡旋,使之和好。我們慣於直接溝通的人要格外注意!
  2. 民族大拼盤:泰北是相對較多基督徒的省分,基督徒多是山區民族,要投入教會生活不一定很難,因為當中的主日崇拜也有華語與泰語雙語進行。有次在我們參與的教會中,講員邀請不同民族的代表來到臺前,以各自的母語講一句話,想不到少於一百人的會眾中竟有十個民族,可以說是民族大拼盤。可喜的是逐漸見到這些民族有人信主,更栽培出傳道同工!
  3. 重色彩,喜鮮活:當地會因節期把教會佈置得美輪美奐。感恩節會把各會友獻上的新鮮土產水果蔬菜別出心裁地放在台前;聖誕節在村落辦的佈道會裏給每家送上鮮活禮物。這次我有分幫忙送禮物,才發現並非純粹遞上一份東西,乃是需要按捺自己的緊張,抓好你手中掙扎的活雞,且要喜孜孜送到受眾手中!

(作者:噹噹是香港中信駐泰國工場宣教士)